小紅書種草的內容電商邏輯, 小紅書戰略升級!
yanfei 2020-11-04 10:39小紅書,標記我的生活。從2013年到現在,5年時間,用戶數超過2億。90、95后成為這個平臺最活躍的群體。
經歷了從冷啟動時只服務計劃去香港購物女性用戶,到對海外購買感興趣的女性用戶,再到足不出戶買跨境商品的網購用戶,再到今天的生活方式分享平臺,目標用戶規模一直在擴大,所以內容方向也越來越廣、越來越多。
用戶通過文字、圖片、視頻筆記的分享,記錄了這個時代年輕人的正能量和美好生活,小紅書通過機器學習對海量信息和人進行精準、高效匹配。
說起種草,我還是在2018年年初聽到這個名詞的,開始不知道怎么回事,研究了一下,其實就是我們之前都知道的營銷理論中的“埋線索”,在搜索霸屏的營銷時代,埋線索可是很流向的。
小紅書種草成了互聯網營銷的一種有效方式。
小紅書的主要用戶是一二線發達城市,愛美、追求精致生活的90后年輕女孩。針對這部分的群體,小紅書的內容定位就是為這群人,提供時尚、護膚、生活方式上的相關內容。
內容的形式有兩種:筆記,視頻,操作起來比較簡單,我們所有人都可以去玩,把自己的實體店,好的商品,都可以分享出去。
內容來源基本有3種形式,UGC(用戶原創內容)、PGC(專業生產內容)、PUGC(專業用戶生產內容)。
UGC(用戶原創內容):這部分是小紅書內容占比最大的,每一個普通用戶都可以去做的部分。為了激勵用戶產生優質內容,分了10個等級。
PGC(專業生產內容):小紅書有很多的垂直官方賬號,自己來生產一些專業的內容,尤其是對熱門話題內容的運營。這點是非常好的,如果都是用戶原創內容,就會失去標桿做用,內容會越來越粗糙。
PUGC(專業用戶生產內容):這個比較明顯,就是第三方生產專業內容,比如邀請其他平臺的自媒體人、網紅、大咖、明星等。這些人本身就有吸引力,也會給平臺帶來一大批的粉絲。
基于好商品生產內容
小紅書之前的定位是尋找海外好產品,也就是說從一開始就奠定了它有電商的屬性,分享的是吃喝玩樂,是生活方式,這些都社交到商品和服務。
去做小紅書的時候,也可以發相關的產品體驗,分享型社交平臺。包括美妝、個人護理、運動、旅游、家居、酒店、美食等。
小紅書會根據你發的內容,進行分類,匹配相應的標簽,推薦給相應的感興趣的用戶。
再根據圖片的質量,賬號的等級,給予相應的權重,這種方式會顯得相對公平。
優質筆記和視頻有哪些特點,這里給大家總結下,也是最基礎的標準。
3大特點:
1、對用戶產生價值,優質的筆記和視頻,用戶看完后一定是有所收獲的,這種收獲一般表現在用戶的一定動作上,比如點贊、收藏、評論、分享、關注博主等。
2、可以被分類,也就是按照官方分的幾大品類,你發布的內容能夠清楚的劃分,這樣才能和用戶進行相對精準的匹配。比如小紅書上沒有段子、笑話的分類,如果你發布這些內容,就無法分類,也就得不到官方的推薦。
3、可以隨意整合,有延展性,也就是說圖片有一定質量,文字優美有內容,編輯可以對你的內容進行加工,放到匹配的話題下。
推薦制運營策略
小紅書的內容偏向休閑娛樂,就像微信朋友圈的流量一樣,任何碎片化時間里,所以推送在時間維度上,要遵循用戶的生活習慣、閱讀習慣。小紅書避開用戶上班時間段,push一般隔兩個小時推送一次;消息通知一般在中午、晚上用戶下班后的休息時間里推送。
在推送渠道上,把用戶按照級別,或者按照使用時間區別開,每一個階段都是一個渠道,采用不同的策略。
比如,新手期,用機器算法和優質熱門推薦,也就是針對那些剛剛注冊的用戶采用的策略,讓用戶選出自己關注的行業,自己的興趣。接下來就是根據選擇的興趣,推薦一些優質的用戶,或者明星、達人,主要是用優質的內容來留存新用戶。緊接著就是推薦用戶的一些好友,這個動作也是為了留存。這幾步簡單的動作也是在為用戶畫像做準備,為后期的營銷做準備。
第二個階段就是成長期,根據用戶瀏覽內容的習慣,發布筆記的內容,做相關的推薦,有熱門話題推薦,關注的人信息推薦,還有附近的人推薦。
實行了推薦制,對用戶的好處就是,只要你能寫出好的內容,不要擔心閱讀量的問題,它的本質和今日頭條、騰訊新聞等的推薦制是一樣的。
打通所有的新媒體渠道,在第三方平臺上,把自己打造成一個自媒體。
這也是我一貫推崇的,創造一次內容,可以全渠道去分發。對于像小紅書這樣的大平臺,不是簡單的推送,重點在于用戶的運營以及轉化,如何把用戶轉化到自己的APP上。
比如小紅書的微信公眾號:小紅書APP;微博,小紅書APP官方微博;在起名上就有優勢,直接告訴用戶,我是有APP的,發布內容的時候,就不需要過多的去強調自己有一個APP,違反第三方平臺的規定。
同時對于綜藝節目的廣告投放,尤其是90后關注的娛樂節目,比如《偶像練習生》《創造101》等,都給它帶來了用戶量的暴增。
內容社交電商邏輯
小紅書以優質的生活方式內容為基礎,通過這些內容發現和了解商品,形成一個商品的口碑庫,再通過用戶畫像的分析,機器分發給不同的用戶,這是一個完整的內容運營方式。
本身就是在討論商品,分享商品,到了一定階段,有了一定的用戶量和活躍度,也有了商品口碑數據支撐,于是就有了電商。
有自營商城和第三方平臺合作兩種方式,通過用戶對產品的口碑,去做商品,一定程度上保證了商品和用戶的匹配。
這一點值得很多社交電商人學習,在前期一定要做好足夠量的內容,讓用戶信任你,再去考慮賣貨。小紅書也讓內容社交電商成為現實,讓大家看到了如何通過內容來和用戶交流,最后轉化為電商。
把大量的達人原創內容集合起來,作為某個商品或品牌的突破口,很容易引發集群效應,就是你搜索某個商品或者帖子,會出現很多達人的分享。
和電商購物的時候看其他用戶評論是一個道理,也促使了各大品牌來小紅書種草,維護自己的品牌口碑。
可以想象,如果有幾百個小紅書達人的廣告資源,打造一個品牌的口碑,在小紅書上就很容易實現,恰好有很多營銷公司就在做這件事。